龍門石窟作文400字?龍門石窟作文400字 (一)清晨,燦爛的陽光照耀著大地,我們和姑姑全家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龍門石窟旅游。一下車我就看到了許多石洞,我驚奇的發(fā)現(xiàn)石洞里有許多佛像,我聽說這些佛像都是過去的人們一點一點的鑿出來的,其中有的佛像只有手掌那樣大,最大的佛像大約有五、六層樓高,是用了25年才刻成的。那么,龍門石窟作文400字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我在洛陽歡迎你400字以上作文如下:
篇一
洛陽,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,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。當我迎接你來到洛陽時,我想告訴你,這里的一切都將讓你流連忘返。
首先,我要帶你參觀龍門石窟,這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,也是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。在這里,你可以欣賞到盧舍那大佛的莊嚴和神秘,也可以領略到石窟中眾多佛像的精湛工藝。這些佛像靜靜地矗立在那里,仿佛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。
接下來,我將帶你游覽白馬寺,這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廟,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。在這里,你可以領略到古建筑的韻味,也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莊嚴和神秘。此外,你還可以參觀洛陽古城,感受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底蘊。在這里,你可以領略到古代城墻的雄偉和壯麗,也可以欣賞到古建筑和傳統(tǒng)文化的獨特魅力。
最后,我要帶你游覽洛陽牡丹園。每年四月,這里的牡丹花盛開,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賞。在這里,你可以欣賞到牡丹花的絢麗多彩,也可以領略到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獨特魅力??傊?,洛陽是一個充滿歷史和文化氣息的城市。我相信,在這里的每一次旅行都將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我和爸爸去了白馬寺后,隨后就乘53路公交車到了離洛陽市區(qū)南12公里的龍門石窟。這里兩山對峙,滿山翠柏,長橋飛架,清泉綠水,伊水從其間北去,形成了一座天然門闕。秦大將白起戰(zhàn)韓魏聯(lián)軍的“伊闕大戰(zhàn)”,就發(fā)生在這里。隋朝建都洛陽,宮南門正對伊闕,因皇帝都自喻“真龍?zhí)熳印?,從而開始把“伊闕”改稱“龍門。”
據(jù)資料記載:龍門石窟現(xiàn)存洞窟兩千四百三十五個,造像十萬余尊,碑刻題記共八百余塊。此外,龍門石窟還保存著豐富的佛教藝術建筑和書法等方面的實際資料,是人們公認的石刻藝術博物館。它和敦煌的莫高窟、大同的云崗石窟被稱為我國的三大藝術寶庫。
龍門石窟有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(chǎn):火燒洞、蓮花洞、摩崖三佛、吐火羅僧龕、千手千眼觀音龕等等、等等。在眾多佛窟中,我最喜歡的是雄偉、壯觀、體態(tài)最大、型態(tài)最美、藝術價值最高的露天石刻奉先寺。奉先寺的主尊佛像為盧舍那,聽講解員說:大佛高1714厘米,頭部400厘米,僅耳朵就長達190厘米,比一個人還要高出一截。在佛經(jīng)中,盧舍那的含意是“諸惡皆除,眾德悉備,凈色遍照法界”,是佛在顯示美德時那種理想的化身。盧舍那一泓秋水般深邃的雙目向下俯視,默默傳導著他的安祥與慈愛。盧舍那全身著衣的雕刻,只是隨衣掛線,僅寥寥數(shù)筆,顯得樸實無華,洗煉流暢。
星期天一大早我還沒起床,就聽爸爸說要帶我去洛陽的龍門石窟游玩,我高興極了,一下子就從床上蹦下來。天氣格外清朗,爸爸駕著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,我們經(jīng)過兩三個小時的奔波,終于到達了洛陽的著名景點龍門石窟。一進景區(qū)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群結隊的游客,隨后我們找了一名導游,我們一邊觀賞,一邊聽導游解說龍門石窟的來歷: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,從北魏至北宋400余年開鑿有2100多個窟龕,造像10萬余尊,碑刻題記3600余品,它不僅體現(xiàn)了佛教文化,更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書法碑刻藝術。一路上幾乎所有的石壁上都鑿有大大小小的佛像,有的躺著、有的立著、有的在微笑、有的在發(fā)怒……樣子千姿百態(tài)。
跟隨著導游的介紹我們來到了龍門石窟最大的盧舍那佛像跟前,在盧舍那佛像面前能讓人感覺到自己很渺小,導游講這尊佛像有17米多高,僅其頭部高度就達4米多高,他的面部表情看起來慈善安詳,好像在為我們的祖國祈福。
隨后我們又觀賞了潛溪寺、賓陽中洞、萬佛洞、蓮花洞等著名景點。其中蓮花洞中有一個最小的佛像,它僅有兩厘米大小,被稱為“微雕”。
不知不覺觀賞完整個景區(qū)已是下午4點多了,但我一點也沒有感到累,我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這壯麗的瑰寶而驕傲!
憂郁的一片天,無情的倚西風。太多的言語,付諸東去的流水。
不忍心打破我們共同意愿,那持久在心中滋生蔓天延的遺憾,經(jīng)年已久,鏡花水月的諾言,終于在這水天相接中浮出水面。沒有一闋喇玉之歌,沒有樂天的悲天憫地之聲,更沒有清新古樸的田田蓮葉,腥濁的伊水河畔,各色的人流,如這滾滾東逝的浪花,掩飾不住的驚嘆與喜悅對著那呆滯的、面無表情得近乎冷漠的殘肢。滄桑的文化,是誰賦予它這么大的魅力。一曲曲的贊歌,一篇篇的歌賦,何來的興致抒發(fā)著異國的調調。魏晉南北、隋唐漢武,繁華逝去,徒留身后這暗淡的無稽之作--被稱作光榮的傳承文化的使者。長眠的白先生,注視了一千多年,在黃泉會如何的感慨呢?
“
崢嶸兩山門,共扼一水秀”
相傳在遠古時期,洛陽南面這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,兩側青山蒼翠,芳草萋萋。人們在山上放牧,在湖里打魚,過著平靜的生活。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,天天到山上牧羊,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“開不開”的奇怪聲音,回到家,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。母親想了想,便告訴他,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:“開!”誰知一聲未了,天崩地裂,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,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,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,一瀉千里流向東海。水流之后,無數(shù)清泉從山崖石罅中迸出,蓄為芳池,瀉為飛瀑。
1. 關于龍門石窟的作文
憂郁的一片天,無情的倚西風。太多的言語,付諸東去的流水。
不忍心打破我們共同意愿,那持久在心中滋生蔓天延的遺憾,經(jīng)年已久,鏡花水月的諾言,終于在這水天相接中浮出水面。沒有一闋喇玉之歌,沒有樂天的悲天憫地之聲,更沒有清新古樸的田田蓮葉,腥濁的伊水河畔,各色的人流,如這滾滾東逝的浪花,掩飾不住的驚嘆與喜悅對著那呆滯的、面無表情得近乎冷漠的殘肢。滄桑的文化,是誰賦予它這么大的魅力。一曲曲的贊歌,一篇篇的歌賦,何來的興致抒發(fā)著異國的調調。魏晉南北、隋唐漢武,繁華逝去,徒留身后這暗淡的無稽之作——被稱作光榮的傳承文化的使者。長眠的白先生,注視了一千多年,在黃泉會如何的感慨呢?
“ 崢嶸兩山門,共扼一水秀”
相傳在遠古時期,洛陽南面這一大片煙波浩淼的湖水,兩側青山蒼翠,芳草萋萋。人們在山上放牧,在湖里打魚,過著平靜的生活。村里有個勤勞的孩子,天天到山上牧羊,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“開不開”的奇怪聲音,回到家,便把這件事告訴給母親。母親想了想,便告訴他,如果再聽到的話就回答:“開!”誰知一聲未了,天崩地裂,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,洶涌的湖水從裂口傾出,奔騰咆哮地繞過洛陽城,肢喊一瀉千里流向東海。
以上就是龍門石窟作文400字的全部內(nèi)容,一進景區(qū)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群結隊的游客,隨后我們找了一名導游,我們一邊觀賞,一邊聽導游解說龍門石窟的來歷:龍門石窟位于河南洛陽南郊的伊河兩岸,從北魏至北宋400余年開鑿有2100多個窟龕,造像10萬余尊,碑刻題記3600余品,它不僅體現(xiàn)了佛教文化,更給我們展示了當時書法碑刻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