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雨的散文作文?秋天的雨,是春天的雨和夏雨的結(jié)合。有時秋雨細細綿綿的飄掃在大地,有時卻像發(fā)哮似的降散。不過,秋雨是豐收果實的使者。下了秋雨,農(nóng)民伯伯心里也輕松多了,因為豐收的日子到了。冬天的雨,像一位古時候的女子,很少露面的。如果說冬天的雨,恐怕是雪了吧。它絮絮揚揚地飛舞在天空中。這時候,那么,寫雨的散文作文?一起來了解一下吧。
《雨》郁達夫
周作人先生名其書齋曰苦雨,恰正與東坡的喜雨亭名相反。其實,北方的雨,卻都可喜,因其難得之故。像今年那么的水災,也并不是雨多的必然結(jié)果;我們應該責備治河的人,不事先預防,只曉得糊涂搪塞,虛糜國帑,一旦有事,就互相推諉,但救目前。人生萬事,總得有個變換,方覺有趣;生之于死,喜之于悲,都是如此,推及天時,又何嘗不然?無雨哪能見晴之可愛,沒有夜也將看不出晝之光明。
我生長江南,按理是應該不喜歡雨的;但春日暝蒙,花枝枯竭的時候,得幾點微雨,又是一件多么可愛的事情!“小樓一夜聽春雨”,“杏花春雨江南”,“天街細雨潤如酥”,從前的詩人,早就先我說過了。夏天的雨,可以殺暑,可以潤禾,它的價值的大,更可以不必再說。而秋雨的霏微凄冷,又是別一種境地,昔人所謂“雨到深秋易作霖,蕭蕭難會此時心”的詩句,就在說秋雨的耐人尋味。至于秋女士的“秋雨秋風愁煞人”的一聲長嘆,乃別有懷抱者的托辭,人自愁耳,何關雨事。三冬的寒雨,愛的人恐怕不多。但“江關雁聲來渺渺,燈昏宮漏聽沉沉”的妙處,若非身歷其境者決領悟不到。記得曾賓谷曾以《詩品》中語名詩,叫作《賞雨茅屋齋詩集》。他的詩境如何,我不曉得,但“賞雨茅屋”這四個字,真是多么的有趣!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,正當“蒼山寒氣深,高林霜葉稀”的時節(jié)。
在雨季的灰暗中,垂下一幅巨大的透明珠簾,朦朧中升騰起一股股煙霧。以下是描寫雨的精美抒情散文的正文,供您欣賞。
桂林的雨總是那么的多情。傳說中的煙雨桂林,下雨的桂林宛若仙境一般,怪不得古人有云:“愿做桂林人,不愿做神仙”。此時此刻的我只想做一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,漫步在雨中,細數(shù)雨滴,輕聞桂花香。今年的桂花開的比往年來的晚一些,一簇簇黃色的小花在冬雨中細膩的飄香,它沒有梅花的傲然獨立,也沒有菊花的高雅廉潔,但它獨有怡然自得。宋代詩人呂聲之所云“獨占三秋壓眾芳,何夸橘綠與橙黃。自從分下月中秋,果若飄來天際香?!边@雅韻的天際香,清新自然,沒有半點做作,穿梭在雨滴之間,彌漫在桂林的空氣中,是那么的輕,連心靈都變得輕了。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人,停下城市的腳步,只為心曠神怡,輕聞一襲桂花香。買菜回家的人,停下家務的步子,只為神清氣爽,欣賞一幅天際畫。桂花樹在桂林幾乎無處不在,馬路邊、河岸邊、庭院里、公園里、只要有樹的地方就一定會有桂花樹。我總是習慣在桂花樹下等他,其實我知道他不會出現(xiàn)。但是我還是會等他,等他已經(jīng)成為了一種習慣,習慣在雨天的桂花樹下等他。我知道終有一天,他會伴著桂花的翡翠雅致,帶著桂花的悠然自得,微笑著向我走來。
陶金鴻:《秋天的雨》
秋天的雨,是一把鑰匙。它帶著清涼和溫柔,輕輕地,輕輕地,趁你沒留意,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。
秋天的雨,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。你看,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,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,扇哪扇哪,扇走了夏天的炎熱。它把紅色給了楓樹,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,飄哇飄哇,郵來了秋天的涼爽。
金黃色是給田野的,看,田野像金色的海洋。橙紅色是給果樹的,橘子、柿子你擠我碰,爭著要人們?nèi)フ兀【栈ㄏ勺拥玫降念伾透嗔?,紫紅的、淡黃的、雪白的……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頻頻點頭。
2、余光中:《聽聽那冷雨》
雨打在樹上和瓦上,韻律都清脆可聽。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,那古老的音樂,屬于中國。王禹偁在黃岡,破如椽的大竹為屋。據(jù)說住在竹樓里面,急雨聲如瀑布,密雪聲比碎玉,而無論鼓琴,詠詩,下棋,投壺,共鳴的效果都特別好。這樣豈不像是住在竹筒里,任何細脆的聲響,怕都會加倍夸大,反而令人耳朵過敏吧。
雨天的屋瓦,浮漾濕濕的流光,昏而溫柔,迎光則微明,背光則幽黯,對于視覺,是一種低沉的安慰。至于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,由遠而近,輕輕重重輕輕,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,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(wǎng),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。
余光中《聽聽那冷雨》
下面有其中的幾段描寫優(yōu)美的
“聽聽,那冷雨。看看,那冷雨。嗅嗅聞聞,那冷雨,舔舔吧,那冷雨。雨在他的傘上,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,雨衣上,屋上,天線上。雨下在基隆港,在防波堤,在海峽的船上,清明這季雨。雨是女性,應該最富于感性。雨氣空蒙而迷幻,細細嗅嗅,清清爽爽新新,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。濃的時候,競發(fā)出草和樹沐發(fā)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氣,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,畢竟是驚蟄了啊,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,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,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,那腥氣?!?/p>
“雨不但可嗅,可親,更可以聽。聽聽那冷雨。聽雨,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暴雨,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。大陸上的秋天,無論是疏雨滴梧桐,或是驟雨打荷葉,聽去總有一點凄涼,凄清,凄楚,于今在島上回味,則在凄楚之外,再籠上一層凄迷了,饒你多少豪情俠氣,怕也經(jīng)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。
一打少年聽雨,紅燭昏沉。再打中年聽雨,客舟中江闊云低。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,這更是亡宋之痛,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:樓上,江上,廟里,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。十年前,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。雨,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,窗外在喊誰。”
“在舊式的古屋里聽雨,聽四月,霏霏不絕的黃梅雨,朝夕不斷,旬月綿延,濕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舌底,心底。
有關雨的抒情散文一:雨愁
細密如織的秋雨,如斷簾細珠,隨風驟急的瀉落在北國之城。按時域,并非雨意礴磅江南的大北方,在這個時間里,稍罕有雨,即便有也僅為牛蹄之涔。
值逢濃雨的雙休,獨徙北國、不求落足有印但愿走過有痕的孤寂者瘦子,自喻屈居微賤而不得機遇,縮窩在他鄉(xiāng)狹小的房間里青燈獨對,泣天的感傷著、悲地的哀嘆著。在苦雨的孤蒙里、在無語的凄涼中,于淅淅瀝瀝、噼噼啪啪與僵硬的土地撞擊而彈出的璣珠聲間,感受著摧人的貝多芬交響樂般的悲戚情愫。
秋雨,自寒空跌落冷谷,于洗涮污穢的席間,帶給塵世一縷情思,難為著離門漂外、希翼陽光明媚風和日麗、但又懼風怯雨畏寒怕酷的瘦子。寂莫的秋雨,澆灌著孤寂者的凄涼,凋零的秋雨,淋漓著瘦子的幽怨,讓尚不得志的瘦子掛滿愁緒。此時的瘦子,會不由得自嘆如遇巴山夜雨而草凄花哭,原本秋雨纏綿悱惻的.抒情卻給他蒙上一層蕭條零落的哀怨。
被雨蒙鎖閉在不盡相同的斗室里的孤寂者瘦子,萬分孤廖無稽,曾試圖以南宋志載的南和尚的“沾衣欲濕杏花雨,吹面不寒楊柳風”來舒緩自己,但現(xiàn)實知覺中并非如春詩意的頹然使自己頓感如冰。瘦子再嘗試用王維的“渭城朝雨亦輕塵,客舍青青柳色新”來開懷自己,但所放眼的霧霾城色卻令心情更為冷凝。
以上就是寫雨的散文作文的全部內(nèi)容,窗外,雨聲纏綿,一夜未歇。那雨,仿佛是李商隱《夜雨寄北》中的低吟,又勾起了我少年時的回憶。那時的我,對詩句中的平平仄仄充滿好奇,曾偷偷在秋夜的窗前傾聽雨聲,試圖在作文中編織出令人驚嘆的詞句。而今,雨依舊輕輕敲打著玻璃窗,小城靜默,成為一道無人關注的風景。燈光在雨中搖曳,內(nèi)容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,信息真?zhèn)涡枳孕斜鎰e。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。